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金审工程
浅议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
发布日期:2013-02-25 来源: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等全国性大型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并且这些项目多处于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电算化程度高,财务和业务数据量庞大。对这种大型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传统的审计理念和组织方式已无法适应,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组织管理。为此,加强系统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和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一、大型审计项目的概念、特点及实施的必要性
  
  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前提是弄清楚大型审计项目的概念、特点等。本文所阐释的大型审计项目,是指多个科(处)室或多个审计单位联合开展的规模较大、期限较长的审计项目,包括市级以上审计机关组织审计系统开展的项目。大型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是同一项目、同一时间、不同区域、不同审计人员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组织管理整体联动的过程。它与传统小型项目相比,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如审计对象规模大,甚至跨地区、跨行业;审计对象涉及业务范围广且复杂,业务数据量庞大;信息化程度较高,信息系统构建庞杂;审计项目的控制点多,工作任务重、参审人员多、人员构成复杂;可以实行“上审下”、“交叉审”等,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尽管大型审计项目组织实施难度更大,但对于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等,具有重大意义。
  (一)开展大型项目审计是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型项目审计是上级审计机关按照领导交办或充分“把脉”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的计划安排,对把握经济形势、服务经济发展有更宏观的指导性和更强的针对性,它不仅为基层审计机关指明了方向,更好把握审计重点,克服项目计划的随意性,而且为基层审计机关节约了大量征求意见、项目论证的时间。同时,大型项目审计作为更广领域的审计,覆盖全国或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行业的“大盘子”,能收集更全、更多、更细的资料,开展更高站位和更高层次的审计工作,从而为党委、政府提供更加全面、详实的审计结果,更好服务宏观决策,既保障审计工作与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步合拍,又促进整个地区和整个行业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使审计价值效应不断放大。
  (二)开展大型项目审计是提升审计质效的需要。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把传统的管理功能和要素与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有机地集成为一体,为提升审计质效、做强做大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实施大型项目审计,要求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方案、行动等,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上级指导并带动下级,普及审计信息化技术,强力推进审计系统整体规范和提升质量的过程,有利于基层审计机关规范执法程序和结果报告等,也为基层审计机关学习先进审计技术、方法,交流心得、共享经验成果供了机会和平台;其次,大型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实现的是“双捆绑”,既捆绑“审计系统”,又捆绑“被审计系统”,延伸到了被审计单位的二、三级单位,可以规避被审计单位上下不衔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整个行业和系统的规范;再次,大型项目审计实行“上审下、交叉审”等多种方式,能更好保证审计独立性,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审计效率,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社保审计等项目,仅用2个月时间即完成,在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下不敢想象。
  (三)开展大型项目审计是拓展审计职能的需要。伴随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社会各界对审计寄语更高期望,迫切需要审计机关不断拓展职能,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从横向上覆盖多个单位,纵向上覆盖多个年度,使审计对象和领域都得到了全面拓展,能够更加真实、完整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或系统的“全貌”,为开展审计综合分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各地经济数据,发现问题的异动情况,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不仅如此,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要求“强强联合”,倒逼审计机关必须加快推进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从“传统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转变,从“单方面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从重点审计财务数据向重点审计业务数据转变,从合理合法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从这个角度讲,开展大型项目审计是拓展审计职能的必然选择。
  
  二、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大型审计项目的要求和挑战
  
  建立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管理体系既是一种新的模式,又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对审计环境、技术条件、制度保障,以及审计干部的思想、理念、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找准突破口化解难题。
  (一)管理难题。大型审计项目往往涉及到多行业、多领域和多地区,需要多单位(或部门)、各类专业人员共同参加,这不仅在客观上与我国审计机关以行业来划分部门的机构设置状况产生了矛盾,而且给审计组织实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观念上,长期以来,上下审计机关联系不够紧密,习惯了“独立作战”和“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整体意识和聚合力量,必须要转变这种传统的观念,打破层级界限,以业务联动为纽带,牢固树立上下审计机关“一盘棋”、打“整体战”的思想;在组织实施上,审计对象涉及业务范围广且复杂,通常由许多子项目构成,子项目的作业地点呈分散化和异地化,项目的各类信息分散在不同的子项目中,管理的触角需延伸到项目的方方面面,难以控制;在制度规范上,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需要有审计作业流程的标准化体系,有效的方法创新机制等,然而,当前大型项目实施中,项目组及审计人员对现场资料保管、工作纪律管理、信息化管理、现场审理管理、现场党建及文化建设管理等,缺乏统一的依据,有的审计人员仅凭经验、按惯例从事现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能;在统计口径上,大型项目一般要求统一报告、统一口径,但各地都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一些指标在一些地方适用,但在另一些地方不适用,并且一些地方查处的问题可能超出上级审计机关统计指标的范围,在上级汇总报告中得不到反映等,导致大型审计项目无法完整、准确地反映审计结果。
  (二)技术难题。大型审计项目要求统一执行,标准和要求一般从属于上级高标准、高要求,特别是对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要求审计机关具有成熟的硬软件设备,有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平台和技术开发环境,畅通的网络和成熟的通讯技术,以信息流动为核心的、多向的复合沟通体系,以及开放的、充足的信息源及其共享机制等。然而,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基层审计机关面临诸多硬、软件瓶颈问题,很多地方仅仅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设备编辑、整理文字材料,使用互联网搜索、下载资料,OA系统仅使用公文管理功能,而且多数单位还处于传统纸质与电子流程并存、过渡阶段;AO系统几乎大部分都停留在采集数据上,对数据的分析也只是较基础性的查询操作,极少数审计机关还存在事后导入和弥补相关手续和资料等,短时间内还难以胜任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工作。并且,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需要彻底打破各种影响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壁垒,以及“信息孤岛”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等,但基层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共享开发利用滞后,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普遍,能力和素质达不到相应要求。
  (三)力量难题。当前,审计机关任务重、人手少等结构和体制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基层审计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然而,大型项目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必须从基层审计机关抽调业务基础较好、实战能力较强的精干力量组成专门队伍,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调配和指挥,往往给基层审计机关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当地党委、政府交办重要事项往往抽不出人手,自行安排的项目更是“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党委、政府需要,在地方难以发挥更大作为,地位难以提高。并且很多大型项目实行的是异地交叉审计,一个项目耗时少则1—2个月,多则3—4个月,审计干部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家人,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和纠纷。由于审计人员的严重不足,一些审计机关积极探索,想方设法借用外部审计资源,但这就又涉及到外部审计资源的管理问题,其中最主要是审计质量、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问题,都势必对大型项目审计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审计力量,还要求审计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干部素质普遍不高,并且参差不齐,难以适应需要,如很多审计人员只掌握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基本技能,采集不到电子数据,打不开电子帐,只能进行低层次计算机辅助审计,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
  
  三、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型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
  
  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的综合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必须统筹兼顾,通盘考虑,以提升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为保障,确保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型审计项目组织实施顺利推进。
  (一)以统筹发展为引领,完善大型项目组织实施模式。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的新模式,应始终坚持以统筹发展为引领,不断强化“一盘棋”,打“整体战”和“协作战”的思想意识,建立扁平化矩型组织,重点是实行“四个统一”和 “二维结合”。“四个统一”,即:统一领导,在上级审计机关成立大型项目审计领导小组,将有涉及审计项目的下级审计机关相关负责人纳入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整个审计项目的人员调配和组织安排,保证整个审计组能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统一目标,制定目标清晰、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各个审计小组都必须紧紧围绕实施方案开展审计工作,确保所有审计工作不偏离主线。统一部署,打破审计机关内部业务部门和处室的界限,由协调组围绕审计目标在整个审计机关内合理调配审计资源,做到步调一致。并注重审计组内部的优化,依据审计干部的专业特长、计算机熟练程度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合力效应。统一标准,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采集数据、核实问题,将各种复杂情况按同一口径进行后期汇总,形成总体概念和判断,统计和上报最真实、最全面的数据。 “二维结合”,即:加强纵向指导,上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组中要发挥指导和引领任用,通过工作动态、经验交流等形式,既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及时解答各审计小组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宣传、交流各审计小组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提高针对性,使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横向配合,各审计组应定期召集各审计小组组长和主审共同研究讨论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商工作进展,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在工作中加强配合,分工不分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奋战,整个审计组一盘棋,一条心,才能使项目顺利实施。
  (二)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打造大型项目实施和控制平台。金审工程的实施为审计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审计机关应以金审工程为基础统一搭建项目指挥调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存储平台、数据分析处理平台、成果转化应用平台、系统维护管理平台等。其中,应着重围绕信息化技术应用,强力打造 “两大平台”保证大型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统一有序,即:“统一指挥平台”。主要任务和职能包括: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组织数据统一采集、分析处理与分发,审计过程各项审计指令的制定与下达,控制审计质量与风险评估,制定审计统一处理意见和汇总报告工作等。根据“统一指挥平台”的职能和任务,其组成人员应为负责大型审计项目的领导、审计组长和审计业务骨干。“统一数据处理平台”,主要任务和职责包括:按照“统一指挥平台”下达的指令完成数据统一采集、转化与处理,按照审计工作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与筛选,根据分析筛选的结果为“统一指挥平台”反馈重要审计事项,负责数据分发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负责数据安全与保密等。由于“统一数据处理平台”需要完成数据的统一采集,完成初步的数据分析与筛选,为“统一指挥平台”提供审计重点关注的事项、重点查证问题等信息,因此,其人员构成应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审计业务骨干,做到优势互补,紧密协作。
  (三)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为大型项目组织实施保驾护航。当前,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方面,必须大胆尝试,创新方法,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为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开展保驾护航。当务之急应当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调度、统一时间、统一处理、统一汇总组织方式,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审计工作机制。利用金审工程各类应用系统,建立信息全面、指挥通畅的管理平台。二是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在当前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应组建“审计业务组+技术组”的方法破解难题,业务组负责审计方案的制定、业务指导、项目管控、疑点问题核实、审计结果分析等工作;技术组负责信息系统调研、数据规划、数据采集分析等工作。并注重业务组和技术组的有机衔接,确保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建立数据分析查证工作机制。推行“把握总体、突出重点、分散核查、精确延伸、系统分析”的数字化审计方法。首先,由牵头审计机关负责采集本级和部分行业的大集中数据,对统一组织项目,各地要根据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分别采集本级数据,经过归集、整理、校验,数据全部汇总到审计数据中心,开展集中分析;其次,将审计疑点、线索,下发到各现场审计组,分头开展核查工作,收集审计证据;最后,对分散核查结果进行集中分析处理,统一研究审计报告格式、统一研究共性问题的审计处理,形成专题报告,利用此方法,既可以节约现场审计时间,又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刘海泉 张云龙 付林 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

版权所有:乐山审计局 联系电话:0833-2434067

技术支持:好易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