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金审工程
关于审计信息化服务国家治理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2-10-16 来源:
国家治理视角下,国家审计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其功能定位更加强调多元化下的主动监督和良好治理。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社会经济秩序健康稳定运行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审计信息化是国家审计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离不开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审计信息化工作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审计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审计预防、揭露、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为老百姓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计转型服务,这是审计信息化服务国家治理、实现国家良治的具体体现。 

  一、国家审计信息化是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是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和数字化。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要求国家审计信息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的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已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国家审计要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必须提高劳动力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劳动工具的数字化能力,提高劳动对象的数字化处理能力,提高劳动管理的数字化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国家审计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能力。
  其次,国家实现良好治理的目标要求国家审计信息化。国家良治的目标是实现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的良好运行,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在三大系统运行全过程环境下,作为监督控制系统的国家审计,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通过对执行系统相关信息有效获取、对各类信息综合分析、对大案要案、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准确评估,实施对执行系统权力运行和责任履行的有效监督,促进执行系统实现决策系统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并将执行系统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准确地报告给决策系统,推动决策系统各项决策的不断完善,从而推进国家良好治理。

  二、国家审计信息化是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国家审计的发展路径需要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维护民众的根本利益、促进规范权力的配置和运行、保障国家治理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因此,为老百姓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计转型服务构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整体服务架构。

  (一)服务老百姓,是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根本。审计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审计更加公开和有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老百姓的期盼。 
  第一,只有着力畅通审计信息渠道,才能“说”得明白。要充分发挥审计网站的宣传作用,充实和完善网站相关栏目及内容,及时更新和发布审计信息,构成较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和较权威的信息共享窗口,把审计网站作为审计机关发布审计信息和推进政务公开的主要平台,宣传审计工作,扩大审计影响,做到人人知道审计、了解审计、支持审计。
  第二,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审计工作透明化、审计公告常态化。开通审计业务人员的微博,让民众了解审计的过程及其作用;在网络上开辟审计公告专栏,将审计报告予以公告;架设视频会议系统,与被审计单位面对面交流。种种举措都有助于推进文明审计,保障公民应享的知情权、管理政府事务的参与权、对审计工作的民主监督权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权,可以排遣民怨,做疏导民意的“减压阀”。 
  第三,要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保基金就是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会保障基金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并且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仅凭手工审计手段很难在浩如烟海的资金信息流中找到违规违纪问题的蛛丝马迹,只有借助计算机审计等先进的手段,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开展对社保业务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才能知道谁动了老百姓的“养命钱”。 

  (二)服务领导决策,是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当前,随着被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进程也呈加快发展态势。信息化环境要求领导者必须善于捕捉信息、大量占有有用信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科学理性决策。 
  一是审计信息化工作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源。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实现审计机关之间、审计现场与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审计管理系统(OA)突破了传统的办公方式,使信息得到了及时地交流和处理,将及时掌握审计动态变为可能。审计人员通过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生成的动态信息导出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机关的OA系统上,使领导可以及时掌握审计动态、更好更快地做出决策,从而实现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的目的。
  二是审计信息化工作可以实现动态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对全局经济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及分析,可以定期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政性资金的流向,充分利用掌握的财务信息来分析其动态,从而能够加强对财政财务收支和财政性资金活动的监督考核,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更好地保障地方社会经济运行安全。
  三是审计信息化工作可实现实时审计监督,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当前,无论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还是社保等部门,都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运转体系,审计要及早发现问题,就必须有效地对上述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事前和随时核查。因此,审计与有关系统实现联网,通过被审计部门的实时监控模块可以将相关财务信息及时传递至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利用系统中审计模块对监控中财务信息进行事中审计、动态审计,并可以根据条件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真正实现了实时性审计与实时性监督,达到有效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的目的。

  (三)服务审计转型,是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也使审计工作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转折期。审计事业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求,实现审计转型,必须做到审计信息化。 
  1、审计信息化使得全面审计进一步成为可能,增强了审计的说服力、降低了审计的风险。一是加速全面审计工作的进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全面识别和监督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也提上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日程。全面分析、量化和评估风险对于传统手工审计来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会随着各种因素时刻流动性的变化着,但是计算机审计却使全面审计进一步成为可能。二是提升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传统的审计抽样方法已经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辅助审计与传统的抽样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抽样审计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同时计算机审计的快速、精确、可跟踪控制的特点,也扩大了审计的范围,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增强审计结果的说服力。计算机审计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计算结果比传统手工审计的计算结果更精确可信,而且计算机审计的结果都是简洁且利于查看的电子账簿,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方便快捷地核实审计结果,使得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大大增强,有效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
  2、信息化技术使审计工作的手段更为丰富,能更好的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在自动化、无纸化、数据化办公和高度信息化网络系统下,如果审计工作人员只懂传统手工审计,不懂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就无法从相关的业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中获得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原始数据,也就无法对审计对象的隐性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样就会面临很多潜在的审计风险。  信息化技术被逐步广泛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实现了审计手段由单一落后的传统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转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审计利用手工从明细账中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得审计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且可极大加强审计监督重大违规违纪事件的作用,增强审计工作对抗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计算机作假和犯罪现象的能力。
  3、计算机审计可极大地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促进审计工作转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手工审计中审计工作的繁琐,使之变得简单、精确、可操控,计算机审计的诸多优势促使很多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展开了对计算机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学习,由此诞生了一大批既有专业审计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实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的应用使传统手工审计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联网审计模式的出现可有效地提升审计工作中对审计资源的利用,减少审计资源的浪费。计算机审计的应用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完成效率,同时也改变着审计工作原有的思路和理念,促进着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型。

  总而言之,国家审计要发挥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必须不断创新,通过开展信息化审计来适应有效服务国家治理的需要,推动国家治理的完善和改进。国家治理离不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国家审计要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离不开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安徽省阜阳市审计局 陈勇)

版权所有:乐山审计局 联系电话:0833-2434067

技术支持:好易通科技